我認為真正的修道者,就是善用此生此身來完成菩薩行;不要看輕現前博施濟眾的公益事,正是有道者應為而為的德性發露本份。修道不能徒唱高調,要有實際現行,同時行道而想弘道,博施濟眾之公益事業,正是弘道之先鋒和基礎。
創辦緣起
創辦人 吳靜宇老先生深知「慈悲」的意義,知其公益慈善事業為修道者的必要工作,不能漠視天災人禍中的災民,和急待救濟的貧苦大眾,救人之性更別忘了救人身體之苦,藉著造福社會以報天恩師德;為此,聚集多位同修及幾間公司的捐助,集資叁仟萬元設立基金,於民國82年7月16日創辦了興毅慈善基金會,以辦理社會福利相關項目、弘揚倫理道德並發揚人性光輝為其主要目標。興毅後學秉持創辦人所提示『興辦社福博施濟眾,毅弘聖道繼往開來。』之精神,長期幫助兒少、老人、身心障礙或低收入戶等貧困老弱之民眾,舉辦各項公益活動,更於國內外災害時賑災、救災,落實慈善事業的發展。
興毅成立第28年,近年來相繼於台北、新北及台南成立了「忠信食物銀行」,成立至今5年多了,針對經濟弱勢之家庭提供關懷訪視、物資補充等福利服務,並協助改善弱勢家庭的生活。
創辦人介紹
創辦人 吳靜宇老先生在其著作《微明集(下)》書上曾提到:
﹝先師在世之時,是接連動盪的年代,而且住世時間並不長,但對社會公益從來就不遺餘力;先有設立崇華堂善書局;繼在天津成立忠恕學校;在成都先後成立錦城醫院和英明小學暨墓園,這些無一不是照顧貧苦大眾的義務性質。但因時局動盪,很多公益事業未能實現,故先師未竟之心願,只能弟子們來完成了。道未弘,未有發展後天公益的基礎;道既弘,又時不我與;先師賓天之後,這博施濟眾的公益事業,責無旁貸的就要我們弟子們來承擔;「此心不在生前用,等待身後向誰施」,我認為真正的修道者,就是善用此生此身來完成菩薩行;不要看輕現前博施濟眾的公益事,正是有道者應為而為的德性發露本份。修道不能徒唱高調,要有實際現行,同時行道而想弘道,博施濟眾之公益事業,正是弘道之先鋒和基礎。﹞
服務範圍
興毅在急難個案救助、弱勢長者關懷、兒童少年福利、社會公益活動、低收入戶生活照顧、志願服務培訓、監所品格道德教育等,發揮人性至善之精神,秉持人飢己飢、人溺己溺的同理心,服務所需幫助的朋友,善盡社會慈善法人之義務與責任。
猶記成立初期,在尚未實施健保制度時即舉辦中醫義診,嘉惠許多社會大眾;在急難救助個案的訪視與關懷更是不遺餘力,長期實地走訪與關心;數次面臨國內外重大天然災害更是全力挹注有限資源,積極協助受災民眾並提供所需物資,對於偏鄉地區經濟缺乏之學生持續協助服務至今;此外更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活動,例如年長者的長青課程、提供素食盒餐服務、重陽敬老活動、獨居長者環境清理等,都是因應老年化社會而量身規劃;另外舉凡捐血活動、環境保護、監所教化、素食推廣等,無非為接引有緣普羅大眾,由善入手,進而一起走向同修共辦的修道行列,同時提供青年同修行道的平台,將道場所充實的知見落實於社福慈善服務之中,以體顯天道寶貴精神與核心價值。為此培訓許多社會青年參與社會公益的志工服務。
本會於2016年5月在臺北市文山區設立『忠信食物銀行』,服務政府列冊且有需求的低收入戶,而後更相繼成立台南、新北等地區的食物銀行,並針對經濟弱勢之家庭及其成員提供關懷訪視、食物及生活物資補充、急難救助、資源連結與轉介等多項福利服務,並以此協助改善弱勢其家庭之功能以避免其陷入貧窮代間複製。
在心靈成長方面,除不定期舉辦道德成長課程外,目前已於北、中、南三區相繼成立『兒童讀經班』;藉由志工老師的教導,令小朋友們浸潤在聖哲浩瀚的智慧中,啟迪自身所具備的般若妙智。除此之外,於數個監所矯正教化單位舉辦道德成長課座,並於推廣素食教學之中引導正向人生的觀念,數年下來已得肯定與推崇。